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指南 » 正文

以氢降碳 我国氢能进入加速发展窗口期

发布时间:2021-10-19 [ ]

 

氢能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专家认为,我国氢能产业处于大规模爆发前夜,未来应加快建立自主技术研发体系、健全产业链、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氢能即将迎来产业发展拐点“绿电+绿氢”是实现碳中和的有力武器,我国已经有100多家企业发布了碳中和路线图。目前,我国氢能产业链已经逐渐铺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军氢能,超过三分之一的央企已经在进行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环节的全产业链布局,并取得了一批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成果。各地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项目纷纷投产,加氢站投入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加快布局,氢能产业在持续升温。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氢气生产和消费国,年氢气年产量达2500万吨,初步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示范推广的全方位发展格局,涵盖制氢、储运、加注、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我国生产氢气中,主要是通过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制得的灰氢,与煤制氢相比,绿氢的制取成本仍然较高,未来随着光伏组件下降,发电和制氢成本还将进一步下降。因此,从整个氢能产业的发展来看,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主要还是做技术积累、产业链完善和应用示范。有专家判断,经过一定时间的技术积累,到2025年之后我国能够具备商业化推广的条件,这是一个大的产业方向。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氢能产业规模化还需破除瓶颈一是国家的顶层氢能专项规划还没有发布,没有一个大的规划指导。二是行业的标准体系仍不健全。三是当前的技术体系还很不完备。四是目前的产业链还没有完全形成,很多产能还没有建成,已建成的产能规模实际也还比较小。五是市场推广的规模还很小,由于很多应用场景还停留在示范应用的阶段,还不足以拉动整个产业的成熟和经济性的一个提升。六是目前从事氢能行业的研发和制造的团队很多,但真正具有标杆意义的领军企业还没有完全形成。

氢能产业要加快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我国必须加快提升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创新能力,逐步降低用氢成本,增强产业链经济性。一是建立自主技术研发体系势在必行。未来氢能应该跟电做成一个相互补充的体系,在正常情况下,氢的配送体系和电的配送体系保持相对独立,实现能源供给多样性,在紧急情况下“电转成氢”“氢转成电”。现在的产业链规模小,还有很多环节缺失,要把整个产业链搭建起来,推动整个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才能在未来拥有庞大的氢能经济。二是降低成本才能更好地推广应用。当前,高电价导致制氢成本居高不下,灰氢及非绿电电解水制氢不能实现减碳目标。“绿电+绿氢”将推动制氢成本的下降,并有效克服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储存性问题。三是推动产业链延伸以寻找能源转型的新途径。从绿氢到绿氨,是实现双碳目标能源转型的新途径。绿氨作为燃料和化工原料在未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国内外正在积极开发绿氨项目,其中大部分为规模较小的试点项目。中国机械设备工程有限公司首先加入亚太“绿氢”“绿氨”供应链,并致力于在国际市场上成为开发绿氢和绿氨工程的承包商,公司将在西北市场开发第一个“绿氢”合成制取“绿氨”项目,使绿氨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四是给予氢能产业补贴以加快创新发展。建议给予企业制绿氢项目专项的补贴以更好地培育产业。在氢能应用领域,建议交通主管部门给予氢燃料电池汽车一定的优惠政策,如给予购车补贴、减免高速公路通行费、优先通行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