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指南 » 正文

中央最高层定调 释放五大经济信号

发布时间:2020-12-17 [ ]

 

 

对于2020年来说,情况又非常特殊。在这一年,疫情贯穿始终,导致世界格局发生巨变,十四五又将从2021年开启,并逐步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这也让12月11日的政治局会议,十分引人注目。有五大信号值得关注。

首提“需求侧改革”。会议要求,“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需求侧改革”是一个全新的提法。

过去的提法是“需求侧管理”。一词之别,大不相同。这种需求侧管理操作简单、周期短,见效快。但是它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会造成有效供给不足,加剧产能过剩。大家买智能马桶会跑去日本,奶粉会去新西兰进口,化妆品会跑去韩国…所以,到了2015年中央开始提出供给侧改革,矫正要素配置扭曲,这是高层经济思路上的重大变化。经过五年的深化改革,中国逐步改善了“供给创造需求”。

把扩大内需作为基本战略无论怎样,肯定是会把扩大内需作为基本战略的,需求侧改革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调节总需求了,只是着力点和之前不一样,会从投资转向了消费。促消费,本质上和共同富裕的要求是相一致的。因为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才是不断消费的源泉。首当其冲要做的就是坚持“房住不炒”,不能再让房价上涨来扩大贫富差距了,一部分人坐拥房产升值,而更多的人要凑房贷和还贷款,这样的组合是很难形成大规模消费市场的。

与此同时,扩大内需还要降低社会“租金”。这个租金是广义概念,除了土地租金外,还包括中间商赚差价的部分,也就是流通环节的租金。要降低流通环节的租金,除了降物流费用这些之外,还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业务创新来实现,比如带货直播,直接联结企业和买家。

总而言之促进消费。既要扩大中等收入人群规模,也要挤泡沫、压租金,降低生产和消费的成本。当然了,技术进步和业务创新,降低土地租和中间商差价的同时。也需要放置互联网平台做大后形成新的垄断。

反垄断将成为2021年经济工作重点。垄断二字去年还没有出现在高层会议上,今年风向彻底变了。高层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 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此次政治局会议提高调门,“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反垄断,应该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反科技垄断,一个是反金融垄断。一些科技巨头利用自身的市场优势地位和信息不对称,强行把消费者摁在地上摩擦。比如大数据杀熟。各大互联网平台利用“消费者画像”,判断其价格敏感度、用户粘性、使用偏好等,最大限度获取利益,结果就会出现同一款产品、不同的手机、老用户明显更贵的情况。比如说强制“二选一”,要求商家一定要在入驻平台上作出选择。反科技垄断意味着,要让这些血液里没有流淌着道德的互联网巨头,吃上苦头。

 

提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是一个很微妙的信号因为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只字未提“房地产”。这似乎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重新回到了中央的视野,成为2021年的工作重点之一。这里边的关键词其实是两个,一个是“平稳”,另一个就是“发展”。它所包含的意思是很综合的。就是2021年里房价不能过快上涨,干扰了内循环的发展大局,但也不能止步向前,更不能后退萎缩,要起到一定的经济支撑作用。最好的样本可能就是长沙,一个让炒房客有去不回的城市。

防债务风险仍是重中之重。在经济领域,中国面临的宏观风险主要有供给侧的产能过剩、需求侧的动力不足、实体杠杆率过高、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资金脱实向虚等问题。此次会议提出“要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更多是聚焦到金融体系。特别是威胁经济稳定的债务风险问题。最近,财政部官员罕见密集发声,警惕地方债务风险。财政部长刘昆撰文指出,要强化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严禁向地方政府违规提供融资或配合地方政府变相举债。财政部原副部长张弘力警告:地方政府债券“借新还旧”依赖性很大,存在潜在偿债风险。这发出一个信号:明年财政政策很大可能不会保持2020年的积极节奏,要逐渐回归正常化。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源于危机意识。最近频频出现了芯片缺货,半导体工厂、汽车工厂因此停产的新闻,还有华为被迫出让荣耀手机。这些暴露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短板。这意味着中国后续将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国企、民企等多种市场力量,在被“卡脖子”的高科技领域攻坚拔寨。将各类被国外垄断的技术国产化、自主化。因此,中国仍会延续固有的以平台、工程立项拉动技术进步的路径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