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各地信息 » 正文

长三角经济调整成效初现

发布时间:2017-06-01 [ ]

 

      最新披露的“2009年长三角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报告”显示,长三角经济调整成效显现,效益明显好转,工业利润大幅增长,财政收入增速更是达到两位数,长三角“既长骨头也长肉”了。 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第三产业比重提升: 据初步统计,2009年长三角地区实现生产总值逼近6万亿元,达597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000多亿元。区域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7.8%。在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中,GDP超过千亿元的城市已达15个,平均增速达11%,高于全国经济增速2.3个百分点,其中11个城市的经增速为两位数。比速度更重要的是结构之变。2009年长三角地区三次产业规模和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第三产业比重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达到45.8%,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主角”,也成为南京发展的“主力”,两市第三产业占比均超过“半壁江山”,上海更是接近60%。不过,整体上长三角城市工业化加速发展的特征仍旧明显,宁波、台州、无锡等12个城市第二产业比重超过50%,其中9个城市第三产业比重低于40%,服务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经济效益明显好转是长三角地区经济运行的另一大亮点。长三角各城市的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2009年,16个城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万亿元,达到11.82万亿元,全年增长6.4%,其中6个城市增速超过两位数。工业生产的止跌回升带动了工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的利润、利税等指标均呈现明显增长。除上海、台州外,统计的14个城市中11个城市利税增幅超过两位数,10个城市利润总额增幅超过两位数。长三角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的另一重要表征是区域财政收入有效增加。2009年,16个城市共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437亿元,同比增长11.5%。有14个城市财力增速达到2位数,泰州、南通、扬州的增幅更是超过了20%。长三角地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上升至10.8%。 增长动力由外转内 消费投资拉动明显: 长三角地区过去对外资和出口一直倚重,外资、外贸是其经济增长最突出的驱动力。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区域利用外资几无增长,16个城市共完成到位注册外资420亿美元,同比微增1%;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2.1%,尽管降幅呈现逐季收窄态势,全年出口降幅还是高达15.9%。 面对外贸大幅下滑,长三角经济增长动力由外转内,投资与消费取而代之,成为拉动经济企稳回升的重要动力。受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2009年长三角16个城市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85万亿元,同比劲增18.3%,增速比上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投资总量超过2000亿元的城市达6个,超过1000亿元的城市有13个。从增速看,16个城市中7个城市增速超过20%,增幅最快的达40.6%,最慢的也增长9.2%。业内人士指出,投资快速增长的持续性有待考验,相比之下,消费的拉动效应更值得期待。受扩大内需、家电下乡等政策带动,2009年长三角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万亿元,达到20291亿元,同比增长16.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速比上年加快2.6个百分点左右。  流动性充裕“不差钱” 节能降耗成效显现: 眼下,对于长三角地区而言,调结构的任务比保增长显得更为艰巨也更迫切。2009年,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在逆境中推进。典型表现是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用电量增速小于经济增长。全年长三角地区全社会用电量5453亿千瓦时,同比仅增5%。其中工业用电量40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低于产值增速3.1个百分点,单位产值用电量下降为344千瓦时/万元。2010年是长三角地区结构调整的关键之年,结构调整是否可持续的重要保障之一是必须有充裕的资金支持。这方面,长三角底气足,“不差钱”。统计显示,2009年末,长三角16城市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10万亿元,达到12.31万亿元,同比增长28.2%,比上年提高8.3个百分点;本外币贷款余额9.34万亿元,同比增长29.8%,比上年提高13.9个百分点,快于存款增速1.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贷比达到75.8%,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