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各地信息 » 正文

长三角“黄金效益”尽显 促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2017-06-01 [ ]

 

      长江是我国惟一一条横贯东中西部地区的水运大通道,是沿江省市发展临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依托。长江口12.5米双向水上高速航道通航,有利于充分发挥黄金水道优势,更好地服务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它将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长江三角洲港口布局,促进长江流域港口格局调整,完善沿江产业布局,加快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步伐。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它像一条“巨龙”横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历来就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水运具有“运量大、占地少、能耗小、成本低、投资省、利于环保并相对安全”等特点和优势,自古以来就是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上海无疑是这条“巨龙”的“龙头”,带动着整个长江流域各省市经济社会的大发展。长江口则是这一“龙头”的“咽喉”,千百年来形成的“拦门沙”使长江口如鲠在喉,成为大型船舶难以逾越的鸿沟,长期制约着长江航运效益的发挥。如今,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全面完工,彻底打通了长江口这个“咽喉”,显著改善了长江口的通航条件,极大地释放了长江口航道的运输潜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长三角地区是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经济实力最强、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区域之一。该地区外贸进出口的95%以上是通过水运进出的。长江沿线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两省一市依托水陆交通便利,吸引了大批加工工业、制造业的集聚发展,已成为我国外向型加工制造业集聚地之一,沿江也已形成我国重要的产业带,拥有占全国约40%钢铁、石化企业。  据专家介绍,航道水深增深到10米之后,拉动了江苏省GDP约800亿元(2001年—2005年),年均拉动160亿元。间接经济影响和带动贡献更为可观,上海海事大学水运经济研究所研究成果表明,2006年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对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增长带动贡献达2019亿元人民币,占直接和间接影响区域经济总量的5.0%,占直接影响区域经济总量的7.3%。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深水航道、齐全的港口码头设施与通畅的集疏运条件是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完善了长江下游地区的港口码头条件和集疏运网络,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加快建设夯实了基础。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从2000年的561.2万标箱剧增到2007年的2615.2万标箱,成为世界第二大集装箱枢纽港,2008年更达到2800万标箱(其中长江口内港区完成70%以上);货物吞吐量从2000年的2.04亿吨增加到2008年的5.8亿吨,居世界第一。目前,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球第二。 
下一步,12.5米航道水深将于年内向上延伸至太仓,这将会进一步促进长江水系形成与长江口深水航道相衔接、干流通畅、干支直达的高等级航道体系;进一步促进形成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龙头,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长江港口体系;进一步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向上延伸的进程,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拉动沿江流域临港经济加快发展,带动中西部经济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