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各地信息 » 正文

中国经济“龙头”区域将进入经济发展“减速区”

发布时间:2017-06-01 [ ]

 

        江苏传出信息,该省“十二五”GDP增速目标确定为年均10%左右,比“十一五”时期下降3.5个百分点。实际上,在经历多年领跑之后,有中国经济“龙头”之称的长三角地区未来五年将整体进入相对“低速”的增长通道。  在此前举行各自的“两会”上,上海和浙江宣布的“十二五”经济增长目标均为8%。在多年来动辄达到两位数增幅的发展过程中,这样的目标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属于靠后。  分析人士认为,长三角各省市之所以不约而同在经济快车道上“踩刹车”,是面对客观实际主动转型的结果。国家发改委长三角区域规划综合组成员郁鸿胜说,长三角降速发展,不是国家行政命令使然,而是传统发展模式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遭遇瓶颈之后作出的战略抉择。  区域面积仅占全国2%略多的长三角,贡献着中国五分之一以上的经济总量。但经历多年高速增长之后,其土地的投资密度、环境的承载能力等均已接近饱和;而且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频波动,外向度过高也使该区域的制造业发展风险不断加大。 
发展问题需要靠发展来解决,但长三角经济高速发展中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依然存在。以浙江为例,在今年该省的“两会”上,省长吕祖善说,我们认识到,浙江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过多依赖低端产业、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过多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产业层次低、创业能力不强、要素制约加剧等问题依旧突出,节能减排压力加大,服务业比重和城市化率还没有达到“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 上海市市长韩正则在该市“两会”上坦言:“上海的发展动力正发生着一些深刻变化,‘数量扩张型’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了。”诸如此类的认识,在长三角省市的管理者中具有代表性。  调整发展速度是对经济转型理性判断的结果。浙江省“十二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蓝蔚青说,“十二五”期间,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转型升级,“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增长速度上,有利于集中精力抓转型升级”。  在中国这一快速行进的经济列车上,8%、10%的增速实在不够起眼,但谋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长三角省市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实际上是雄心勃勃的。  比如,江苏提出,未来五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达到40%;科技创新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研发投入占DGP比重提高到2.5%。上海将使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比翼齐飞”,使服务经济比例达到65%的新高;浙江则有望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海洋经济大省”。此外,相比于经济发展目标,两省一市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目标上则是有增无减,“扩大内需”也将进一步深化。  专家认为,长三角的经济转型发展,不是五年十年就能完成的,甚至可能需要二三十年时间。在此过程中,要防止传统发展模式复苏导致“报复性反弹”。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制定的政策、规划,不断淘汰落后产能,防止其卷土重来;另一方面,要立足长远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的增长点。这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对长三角的地方政府、企业都是严峻的考验。